近日,记者来到喻家坳乡湖溪塘村花山组长宁炭素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长宁”),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座花园式工厂。厂区内道路干净整洁,见不到一根烟头和杂物;路边绿树成荫,花圃开满各色小花;车间地面明亮清爽,生产线上工人训练有素,设备、产品摆放井然有序。
“既要金山银山,更要绿水青山。”新的经济发展诉求下,市场对企业的环保要求和设备技术要求越来越高。长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,除了他们强大的核心竞争力,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更加重环保,重“绿色”生产。
“绿色”让“长宁”路越走越宽
“‘长宁’于1987年建厂,由井下采煤转型为地面办厂,由于资金有限投入不足,企业转型之路非常艰难。厂区垃圾多,厂房破旧,当时抓工业的县领导到‘长宁’,看到车间下雨就不能正常生产的情景,特批两万元用于更换车间屋顶的石棉瓦,这是‘长宁’改善公司内外环境的第一步。”提起工厂环境改变的历程,“长宁”董事长王新华感慨万千。他说,炭素行业生产落后,烟气大、灰尘多、产品黑,内外环境非常恶劣,车间打个转,出来一身黑。要实现清洁生产,达标排放,彻底改变“长宁”的环境,面临着巨大困难。但“长宁”通过30年的努力,原来垃圾成堆,现在变成省级园林式单位;原来破旧的车间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,原来烟囱冒的是黑烟,现在全部达标排放。中国炭素工厂有成千上万家,在这些行业企业中,“长宁”的环境是一流的。王新华曾经跟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,如果还有同行业的工厂环境比“长宁”好的,关了“长宁”他们无一点怨言。
环保先行,环境改善,成就了“长宁”的发展。客户来到“长宁”,看到一个山村小企业,细心管理,用心环境,对“长宁”总是一见钟情,全力支持。他们说,不跟“长宁”合作还去选谁?特别是近几年,国家抓环保的力度越来越大,炭素行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,实现绿色环保关键是企业主动作为,走在前列,不要等政策来了束手无策。“长宁”认识到投资环境就是投资未来,舍得投入,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都达到好几百万元。
“绿色”让“长宁”走向世界第一
2017年,“长宁”全面启动焙烧单体炉的建设,并拥有了焙烧单体炉的独立知识产权。焙烧单体炉采用的微压焙烧模式,在提升产品质量、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,大大降低了能耗,控制了环境污染,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的局面,真正实现“绿色”生产。
焙烧单体炉的建设只是“长宁”环保技术革新中的一项举措,想彻底改善生产环境,做好所有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环保工作是首要任务。王新华向记者介绍,污染物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,如何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下降低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,公司不断改进生产设备:烟气除尘设备有效治理了烟囱烟气的排放,达到国家标准;成型全自动混合系统的投入改善了车间的“朦胧美”;压制车间安装了烟气收集系统,解决了压制烟气大的问题,并且安装了降温水帘,使其在炎热的夏季里,瞬间成为最佳“避暑圣地”;磨头灰的自动上料系统妥善解决了磨头灰装卸所造成的粉尘污染。同时,车间除尘室的增加,进一步提高了收尘效率;焙烧车间的现场环境一直是公司重点改善项目,集中出芯筛分、粉尘收集技术及9#炉天然气的试烧成功,使焙烧车间的整体工作环境有了质的飞跃。公司外排水曾让周边的农户忧心忡忡,经过不懈努力,引进沉降、炉渣及活性过滤技术,如今的外排水清澈见底,达到了农田灌溉标准。
拥有先进的环保设备只是开始,想要做好环保工作,更需要员工的环保意识做支撑。“长宁”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,严格落实到车间,落实到个人。制度的严格实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,车间内再无乱堆乱放的现象,物品摆放井然有序、整齐规范,这让很多初次来到“长宁”的人改变了对炭素厂脏、乱、差的认知。因此,“长宁”多次获得省、长沙市“花园式单位”的荣誉称号。近几年来,该公司炭棒销售量都在130亿支以上,连续6年实现产量、销量、出口量世界第一。
“未来‘长宁’的绿色发展,一是要由达标排放逐步变成零排放,二是要实现员工穿白大褂上班的愿望,三是要建成有文化底蕴、有艺术品味、有旅游价值的绿色工厂。”采访结束时,王新华对记者说,保护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事业,“长宁”将始终树立“绿色发展”的环保意识,把环保工作牢记于心,让长宁充满“绿色”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