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,现在反过来了,城里人羡慕咱的生活。瞧瞧我们的居住环境,那真的是要好好地夸一夸。”菁华铺乡陈家桥村木家组72岁的村民明礼贤提起现在的日子,感觉格外满足。
“人美,景美,生活水平越来越高,村民个个称赞!”说起近年来的村级发展,陈家桥村村主任贺业荣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。到底是什么变化让该村村民幸福洋溢呢?1月20日,记者来到陈家桥村一探究竟。
宜居环境处处美景人人夸
陈家桥村位于菁华铺乡西南部,紧靠宁乡城区,以前交通不便,是个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偏僻小村,曾经在菁华铺乡流传着一句俗语“有女不嫁陈家桥,山多田少是哭形”,这句俗语形象地道明了当年陈家桥村的状况。
然而,乘着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,该村逐步实现了蝶变。陈家桥村党总支书记黄立平告诉记者,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对一个村的发展至关重要,该村通过坚持选优配强,强化组织保障,在选好“带头人”的同时,把群众认可的好人、能人、热心人、正派人、威望高的人“五种人”选入支村“两委”班子,还把更多愿奉献的青年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,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后备干部。
画好蓝图、拟好规划后,该村又通过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、积极性,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听取群众意见,在完善基础设施中引导群众共建,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推动群众自治,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,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注重科学合理规划,狠抓环境综合治理,打造了干净整洁、优美靓丽、文明有序的宜居环境。
“悠悠乡愁山水间,袅袅娜娜现炊烟。胸中沟壑双脚走,咸汗流尽是心甜。”通过多年的努力,陈家桥村的山变青了,水变绿了,路变宽了,村风民风也更加淳朴,党心民心更加融洽,村级集体收入逐步增收,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身边变化、建设成果,大家都自发参与到乡村振兴共建共享中来。
“现在,我就愿意呆在村里不出去,你说为啥?因为我们村如今变成大花园了,每天在家门口散散步就很方便!”陈家桥村76岁的李奶奶幽默地对记者说道,以前儿子儿媳妇喊她去城里住,她还时有动心,如今家门口环境这么好,还有各种广场可供休闲娱乐,不论是居住环境还是精神生活都能得到极大满足,她很是高兴,“哪儿都不想去了,只想在村里安度晚年。连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儿媳妇都想回来住呢!”
经济发展腰包鼓鼓人人笑
眼下,已进入腊月,陈家桥村300亩蔬菜基地迎来了销售的又一高峰期。
“现在我们的蔬菜是供不应求啊。”看着地里长势正好的一茬茬包菜,黄立平笑开了怀。他说,这个基地是村里通过规划、引导和鼓励村民集体种植包菜、红菜苔、白菜苔、油菜等经济作物建起了的。分片区种植后不仅环境美了,销售渠道也越来越丰富,村民的腰包自然也就鼓起来了!据初步估计,2018年,村民光油菜一项就增加了100余万元收入。
“产业兴才能乡村兴,经济强才能人气旺。”近年来,陈家桥村致力于农民致富、集体增收,始终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。该村立足村域资源优势,发展“资源利用型”集体经济,通过召开党员大会,广泛征求群众意愿,对村集体山林、土地、水库和闲置房屋进行统一出租,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;以规模化经营盘活土地资产,成立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专业合作社,将土地流转后每年大约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4万元;发动群众建设300亩蔬菜基地,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达10多万元……一项项经济发展的部署得到落实并见到实效,获得了村民频频点赞支持。
“建设水果种植基地,3年后挂果了,村里收入将迎来新高潮!”谈及未来的规划,黄立平兴奋不已,他告诉记者,通过前期考察、规划和协商,村里决定分片区种植果树,水果种植基地建成后不仅能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,还能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不少收入。目前该村已流转土地600亩,计划用来种植橙子、砂糖橘、红心柚、桃子等果树,培育3年挂果后,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将增收80余万元。
如今的陈家桥村,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,逐渐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,村民喜笑颜开,共同为建设幸福美丽家园而努力着。